無論農村的集市上,還是鄉鎮的菜市場,總會有一些賣散白酒的小作坊,甚至直接用三輪車拉著酒桶在賣,便宜的幾塊錢一斤,貴的也就是二三十塊錢,因為經濟實惠,也有很多回頭客。
也有一些人好奇,表示懷疑,散白酒行業天天吵著成本上漲,更何況這高粱的價格實際上也并不便宜,那這幾塊錢一斤的散白酒,有可能是糧食酒么?
如果這個問題單純從成本上來講,就再簡單不過了,你問問高粱就知道了。
高粱的行情價,每斤是2.3元,按照成本低的50度小曲清香酒的出酒率,可以達到60%左右,那么只計算高粱成本,一斤酒也就是3.8元。
除了設備、廠房等固定資產以外,正規酒廠還存在納稅、環保(污水處理)、人工、水、電、氣等費用,我們都暫且不及,就當是夫妻家庭小作坊,只加0.2元的酒曲和水的成本,就是4元。
按照正常50%的商品毛利潤,也就是成本加價一倍的前提,8塊錢一斤是完全可以買得到純糧酒的。前提是沒有任何手續的家庭小作坊,才有可能。
這個價格于小曲清香酒的參考,換做大曲清香就不同了,若是濃香甚至醬香,成本差距就不是按百分比計算了,而是幾倍、幾十倍的差距。
比如說醬香酒,需要3斤高粱、2斤小麥,5斤糧才能出1斤酒,小曲清香7天出酒當天就能賣,醬香酒1年出酒5年后才能賣,7天跟6年,相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。
更何況這期間的工藝、工序,原料、設備、人工等成本,那可不是我們一篇文章能算得清楚的。
看到這里,有的消費者恍然大悟,難怪醬香酒動輒就是七八百、一兩千一瓶,原來是成本高啊!如果你也這么想,那你又錯了。
七八百一瓶的醬香酒,屬于高端定位的產品,品質上相當于汽車中的奔馳寶馬,而大把的一兩百的醬香酒,只是品牌小、不知名,你不知道而已。
比如說遵仁臺茅雅,作為“醬香酒標準樣酒”,從原料、工序、成本、價格等綜合方面,都可以為行業和消費者提供標準化參考,作為一款大曲坤沙醬香酒,也就賣到濃香的價格,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呢?
坤沙醬酒的原料、釀造成本,綜合計算下來在30~50元一斤,因為不同酒廠對酒的窖藏時間有所不同,因此在時間成本上也有比較大的出入,遵仁臺的窖藏時間不低于10年,加上包裝、包材,綜合成本要百元以上。
之所以售價不高,一是因為品牌知名度不高,二是渠道主要以老客戶團購為主,沒法漲價。關鍵的是作為“標準樣酒”,并非只是獨立的一款商品,還是肩負一定社會責任的。
酒體的體現上,酒色純正天然,略微泛黃,表面反光,油性特別棒,酯類成分非常突出;入口醇厚、細滑,只能感覺到從舌尖到舌面,再從舌根入喉的絲滑感,絲毫沒有辣口、辣喉的刺激感;酒香方面,并不像濃香的簡單粗暴,而是內斂、醇香,層次感爆棚,從舌尖到舌根各有不同,每一口都是驚喜,一口定終生,喝過忘不掉。
經常講性價比、性價比,任意一款散白酒,都要考慮他本身的屬性,才好以價格進行衡量,所謂純糧酒的成本,沒你想得那么高,也沒你想的那么低,不同工藝、品牌,則不可同日而語。